2010年7月11日,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及地区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;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、标准普尔和惠誉,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—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。
大公国际申请加入美评级体系遭否: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2010年9月23日发布信息显示,机构否决了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成为美国认定的评级组织的申请。拒绝理由为“无法履行对大公的监管”。
作为首份非西方国家主导的主权信用评级报告,与标准普尔、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结论不同的是,大公国际的报告在调低了美、英、法等传统发达国家信用等级的同时,提高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信用等级。
在金融全球化的世界,每一个国家都得被“评级”,每一个银行、大型公司都必须去穆迪、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大“国际”信用评级机构拿一个信用评级。作家弗里德曼在畅销书《世界是平的》中说,“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,一个是美国,一个是穆迪。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,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;有时候,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”。
不过人们没有忘记,把全球经济拖入深渊的华尔街金融泡沫之所以崩溃,正是源于这些评级机构在证券化欺诈中把三A评级标签贴在有毒资产构成的债券上。它们是次贷危机的帮凶。 中国看到了其中的猫儿腻。6月底,一批顶尖专家学者构成的“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”课题组向国家相关研究部门提交了《构建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》的报告。结论是:美国评级机构严重威胁中国金融主权安全;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风险。
恩道尔说,过去10年美元建立了庞大的“债券金字塔”,本质上是又一个“庞氏骗局”。而三大评级机构是美元帝国机器的一个内置机构,它是个核心零部件。他给中国的建议很简单,长期看只有摆脱美元。
中国的姿态却很谨慎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说,金融危机把主导国际评级体系的美国评级机构拉下了神坛,可并没有改变美国机构继续作为全球评级信息唯一提供者的地位,“……全球经济仍面临因评级导致信用危机的威胁”。 “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”课题组建议,中国需在5年内快速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,从而实现“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,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。”
随着征信行业的发展,国内出现了新兴的职位,如信用管理师、商账追收师等;上海财经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广东金融学院相继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,意味着未来中国市场对信用人才有旺盛需求。